發(fā)布時間:2015-08-12 09:19:31 萬聯網

8月10日,阿里和蘇寧宣布聯姻,阿里以股票+現金的形式戰(zhàn)略投資蘇寧,持19.9%的股權,交易金額總計為人民幣283億元,這是一向不差錢的阿里的又一個大手筆投資。消息傳出,作為蘇寧和阿里共同的競爭對手的京東股價當日大挫5%。
多家知名媒體對此的分析都是認為其將實現O2O線上線下的全面融合,認為將引爆中國電商物流的新變革。
然而,細思之下,未必如此樂觀。
做電商的邏輯其實也很簡單,傳統(tǒng)的營銷講究渠道為王,其背后實際上就是一個龐大的連接供應商和客戶的供應鏈,電商并未超越這個邏輯。京東的聰明在于很早就想明白了這一點,不遺余力打造了一個能玩極速供應鏈的物流支撐平臺。相比之下,阿里一向的短板在于對供應鏈的運營缺乏基礎和掌控手段,蘇寧的供應鏈則是在傳統(tǒng)家電門店的銷售和物流支撐體系上對所謂的云商的升級,也就是說,供應鏈管理上均非雙方的核心競爭優(yōu)勢。
O2O的游戲玩到今天,眾多的中小玩家已經紛紛止損退出,只剩下幾位豪門大佬在繼續(xù)燒錢,不好玩的原因也很簡單,實體產品做O2O,需求差異的復雜程度趨近于無限,在超短交期的預期內沒有誰的供應鏈能夠從容解決“這些不可能的任務”。
阿里與蘇寧的婚姻,真正的難題在于婚后雙方如何整合和運營供應鏈,特別需要指出的是,雙方的供應鏈資產存在著高度的同質性而非互補,如菜鳥的物流資產與蘇寧的物流體系在規(guī)模、層級、空間區(qū)位都存在同質化的競爭,雙方的信息數據系統(tǒng)也難以兼容,那么,今后以誰為主來整合供應鏈運營,一個缺少長供應鏈運營經驗的互聯網文化思維模式,另一個的基因卻是來自于傳統(tǒng)的門店運營文化,卻要去整合和發(fā)展出一個能應對O2O的敏捷供應鏈,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(zhàn)。
所以,婚禮看起來都是幸福美滿的,但七年之癢的規(guī)律是誰也無法超越的,何況,在中國的歷史上,兩個強者的長期合作還真找不到足夠的先例。
其實,就阿里而言,這些年在戰(zhàn)略層面上說的很多,也出手收購入股了不少企業(yè),進入了不少新的產業(yè),是一個做加法、強者通吃的戰(zhàn)略,但始終缺少一個能像qq或微信一樣具有持續(xù)生命力和強大客戶粘性而且讓競爭對手望而卻步的產品,馬云內心的焦慮可想而知。但如此大規(guī)模的廣泛投資能托起一個長盛的阿里帝國嗎?雖然戰(zhàn)略取向的差異,可能要再過一段時間才能看出效果,但人類社會商業(yè)運行的基本規(guī)律是不會改變的,不管你是否互聯網+。
相關閱讀
每日 推薦